规定办法
首页  >  学生园地  >  评优评先  >  规定办法  >  正文
关于举办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时间:2023-02-27 点击量:

学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引导和激励我校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氛围,做好省赛、国赛的准备工作。校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科研处决定共同主办武昌理工学院第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具体内容如下:

、参赛对象

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专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参赛作品类别

申报类别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科技发明制作。科技发明制作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作品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参赛作品中,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参赛作品每篇在15000字以内。

三、参赛作品申报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36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参赛作品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3.凡是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且不超过8

4.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进行评审。

5.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全国“挑战杯”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6.所有参赛作品须由申报者填写《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并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申报者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

7.作品评审采取盲评形式,作品内容中不得出现与作者或所在学相关的信息。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四、日程安排

本届大赛分校内竞赛(预赛和决赛),以及参加全省及全国竞赛两个阶段进行。

()校内竞赛(2023年2月至2023年4月)

1.初赛阶段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的策划、准备和宣传、项目申报、系列培训和初赛项目预审。各参赛团队负责人根据参赛作品类别将填写好的《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和《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正文及附件材料》纸质版与电子版提交至负责人所在单位团委,由各学院团委进行院赛后统一整理并以学院为单位进行提交。

各学院遴选参赛项目后,将本学院参赛项目按照推荐顺序填写《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汇总表》(推荐顺序将作为学校评选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并以学院为单位于2023年3月27日前将汇总表、各团队申报书和作品集纸质版材料提交到校团委312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1332032318@qq.com,邮件名中请注明学院)。

作品提交结束后,学校将组织各相关领域专家对初赛项目进行预审,确定参加决赛展示和答辩的项目名单。

2.决赛阶段

本阶段主要进行大赛后期培训和成果验收,学校将对各参赛团队进行深入培训,举办作品集中展示和决赛答辩,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对获奖作品予以表彰。

()参加全省及全国竞赛(2023年4月至6月)

各团队深化项目调研和试验,完善作品内容、项目论证、专利申请及论文发表等相关工作,进行全省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前集训,组队参加全省及全国决赛。

五、评审及奖励方法

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通过校内初赛的作品经过校内决赛评审后,将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类别分别按照进入决赛作品数设置若干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学校根据参加院赛组织情况及校赛获奖情况评选出武昌理工学院2023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

六、组织机构

(一)本届大赛由学工处、校团委组成大赛组委会,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对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处理质疑投诉。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武昌理工学院团委,负责竞赛日常组织工作,联系人:罗豪,联系方式:027-81652022 173405773792023WUT挑战杯工作QQ群:753277038。此外,本届大赛设有组委会秘书处,负责大赛相关工作。

(二)本届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由学工处、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或者高科技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

、有关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学院要组成由本院主管领导牵头,教学、团委等部门和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竞赛组织的相关工作。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学院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和普遍性,特别是作品征集阶段,要通过运用媒体手段、设立专门机构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各学院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学院团委要建立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有条件的学院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的结合。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学院要积极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学校中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五)全国赛设置“揭榜挂帅”专项赛道、“红色专项”活动(见附件5)和“黑科技”展示活动,相关要求见国赛具体通知。

七、咨询与联系方式

人:杨瑞027-81652398 罗豪027-81652200,2023WUT挑战杯工QQ群:753277038

地址:共青团武昌理工学院委员会(行政楼312室)

附件1: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附件2: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正文及附件材料-参考模板

附件3: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汇总表

附件4:武昌理工学院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正文及附件材料-封面

附件5: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的通知

附件6“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共青团武昌理工学院委员会         武昌理工学院学工处

武昌理工学院教务处         武昌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科研处              



2023227




版权所有:武昌理工学院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 技术支持:网络中心
联系电话:027-8165216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庙山经济开发区江夏大道16号  邮编:430223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

微信

微博